名片 ( business card ),是一種載有關於公司或個人的聯繫信息的卡片,常用於商務往來場合之中,作為一種便利和記憶輔助工具的共享 ( 取自維基百科 )。
記得出社會工作到現在,一開始會有名片簿 ( 收集各式客戶跟廠商的名片 ),後來智慧型手機誕生,開始有 APP 可以掃描分類紙本名片變成數位格式,而這幾年,因為社群媒體跟自媒體蓬勃發展,電子名片的定義跟展演應用方式更加百花齊放。
曾經看過可以結合藍芽或是 NFC ( Near-field communication ) TAG 等方式,手機互碰就完成名片傳遞的,但是綜觀台灣職場跟大多數行業、大多人使用行為之後,掃描 QRcode 其實比較是現在每個人習慣的行為,既然如此,要如何把 QRcode 連結一個人有多種聯絡方式 ( 包含電話、手機、EMAIL、地址、社群帳號、LINE 等等 ),一張紙本名片乘載的資訊實在有限,也不可能要對方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輸入,因此,電子 ( 數位 ) 名片的再進化,就顯得非常重要了。
這篇文章要來分享 HiHello ( The Best Digital Business Card ) 的免費服務,自己使用過後,覺得非常適合目前的數位時代,除了傳統名片上需要的資訊,再額外整合了你個人的社群媒體、網站、APP、自媒體、數位應用等資訊,成為擴充性更棒的電子 ( 數位 ) 名片,幫助個人或品牌在商場 / 職場上更多的行銷曝光跟業務接洽,適合每一位要拓展個人形象品牌的人使用。
HiHello|網頁 Web、APP 都可使用的服務|數位時代該如何自我行銷
1. HiHello|服務介紹
👇 HiHello 是一個商業數位名片服務品牌,專注提供個人及企業,數位名片(Digital Business Card)的建立及製作,同時也能做聯絡人的管理,包含 Web, iOS App, Android App 跨平台裝置上,都可使用他們的服務。

👇 HiHello 提供 Free、Basic、Professional 三種服務訂閱方案,以及提供公司或團隊使用的 Business 方案。

👇 Free 服務訂閱方案( 2021/08/31 更新 ):
- Web, iOS, Android 三種平台,同一帳號都能通用。
- 只能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電子名片。
- 可以透過 QRcode, Email, 純文字訊息 ( Text ), NFC tag 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數位名片
- 可以建立自己的虛擬背景桌布 ( 可以在線上會議如 Zoom, Google Meeting 上使用 )
- 可以將數位名片變成電子郵件簽名檔做使用
- 可以匯入 Google 聯絡人資訊

👇 HiHello 功能簡介 – 多種格式的數位名片圖片樣張。
👇 HiHello 功能簡介 – 不只靜態照片、還能置放動態的個人影像 ( 須付費 )。

👇 HiHello 功能簡介 – 一鍵自動合成具有名片功能的數位桌布 ( 在目前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大家都以視訊會議為主的情境下很有用 )。

👇 HiHello 功能簡介 – 一鍵自動合成具有名片功能的 EMAIL 電子郵件簽名檔,整合各式自己的社群媒體資訊,讓 EMAIL 顯示上更為豐富、簡單明瞭。

2. HiHello|使用介紹 & 設定教學
STEP 1
👇 可以依據你個人喜好,使用 App 或是 Web 進到 HiHello 開始使用,下面為使用 Web 網頁進行製作、設定的說明:
1. 選擇 Free 免費方案。
2. 點選 SIGN UP 註冊,進入以下畫面。

👇 可以使用其他平台的會員做綁定登入,這邊選擇獨立註冊 HiHello 自己的會員。

STEP 2
👇 不需要做信件驗證,可直接進到後台開始做個人資訊設定,但記得事後要回信箱收驗證信點選開通驗證。
簡單 5 步驟,設定自己的數位名片資訊。
👇 1. 自己的大名 ( 名稱之後還能改不用擔心 )。

👇 2. 自己的所屬職稱 ( 職務角色) 跟所屬公司 ( 服務單位 )。

👇 3. 上傳自己的照片。

👇 4. 輸入聯絡電話 ( 建議用國際碼 e.g. 台灣是 +886 格式輸入 )。

👇 5. 最後輸入聯絡 EMAIL。

👇 稍待片刻即可完成。

STEP 3
👇 完成上述設定後,回到名片的總覽,就會看到預設的 2 個名片,分別是 Work 工作使用跟 Personal 個人使用。
※ 建議自己可以想想,針對工作跟個人使用的情境上,資訊是否要有所不同。舉例來說:工作跟個人使用不同的形象照片,或是手機電話、EMAIL 本身已有多個,那麼就能設定多個名片,用來區分不同人際關係、業務範疇、生活圈、朋友群等。

👇 點一下名片的圖,可以進到下一頁做更多資訊的修改跟添加。

👇 可以修改配色、名片的類型名稱、自己的暱稱別名、座右銘等,還能繼續增加各種其他社群連結、自媒體連結、甚至是通訊、遊戲、金融等個人連結。

👇 修改完成後,可以檢視自己數位名片的樣貌,右手邊會直接出現你的數位名片 QRcode 跟固定個人網址連結。
亦可選擇 EMAIL or TEXT 方式發送自己的數位名片,可以先發給自己做測試。

👇 點選 QRcode 或手機掃描,可以看到實際的數位名片畫面 ( 如下圖 );同時恭喜你,你已經完成你自己的數位名片了。

3. HiHello|進階應用
加入到手機 Wallet 隨時開啟
*2022.10.16 更新。
2022 年 HiHello 也支援將名片 QRcode 直接存入到手機的 Wallet,以後要跟別人交換數位名片,直接點開 Wallet 非常方便。
👇 先使用手機下載 HiHello 的 APP > 打開 APP > 登入 > 找到要匯出到 Wallet 的名片。

👇 找到下方的「Add to Apple Wallet」點擊。

👇 電子名片會自動轉換格式,點選右上的「加入」按鈕。

👇 完成!以後打開「Wallet」APP,就可以看到電子名片的畫面了。

FINTECH 名片
這幾年原生數位銀行 ( 或純網銀行等 ),以及 FINTECH 的普及,大家的金融行為也開始改變。
其實 HiHello 的 card 功能,也可以整併個人的數位金融,在朋友或跟第三方之間收 ( ㄊㄠˇ) 款 ( ㄓㄞˋ) 時,不用銀行 APP 開來開去,也不用再怕手寫帳號數字寫錯或寫的太潦草看不懂。
只要善用銀行提供的專屬個人代碼,就可以創造自己的專屬收 ( ㄊㄠˇ) 款 ( ㄓㄞˋ) 名片,收款收的這麼專業,誰還敢欠你錢你說是不是~
👇 下圖為我使用自己的 Richart 數位銀行、街口、Paypl,建立的討債名片。

👇 以後要跟別人收錢,直接傳這個名片檔給他就可以了,不用再開銀行 APP 開來開去開到花都洩了。

專屬名片 QRcode
👇 在編輯畫面的上方黑點,點選即可看到「Download QR code」的按鈕可選擇。

👇 由於是免費版,所以 QRcode 中央會是 HiHello 的 icon;如要客製可以選擇他們的付費方案 ( 或是學我的簡易修改法,說明如下 )

👇 因為 QRcode 是二維條碼的一種,靠的是三個大定位標記跟編碼,中間的圖像並不會影響轉換的連結網址。因此,可以簡單修改中間的圖案,換成自己品牌的 LOGO 或是名稱,以達到個人化的視覺表現。

具備數位名片資訊的虛擬背景桌布
💡💡 使用時機:可在線上會議如 Zoom, Google Meeting 上使用。
👇 一樣在編輯畫面的上方黑點,點選即可看到「Virtual Background」的按鈕可選擇。

👇 進入後可以看到,你想選擇哪一個卡片做為背景桌布資訊的顯示,下面則有 HiHello 為你預設的多款桌布可選擇 ( 若要上傳自己的桌布圖片也可以 ),完成之後點選下方 「DOWNLOAD」按鈕下載即可,之後就可以到視訊軟體上上傳桌布就能使用了。

4. HiHello|結語
學會「如何行銷自己」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,無論在商場、職場、或是人際關係培養上,都能幫助自己創造更多機會,贏得更多能見度,提升更多價值。
目前的數位行銷世界,這幾年的趨勢導向,已經偏向個人為主、不用進公司工作、去中心化 ( 傳統體制 ) 的公司經營型態,也為此,不管你自己是不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,若想要適應職場生態的改變,如何說好個人的故事的能力,以及善用數位工具整合自己,絕對能使你成為未來下一個職涯舞台,與別人不同的差異勝出關鍵~
5. HiHello|同場加映
👇 5 個經營部落格 BLOG 的起心動念|你需要知道為何而寫

👇 絕美藍冰洞|Vatnajokull 瓦特納冰川|冰島 ICE CAVE 夢幻體驗

支持 & 贊助
👋 覺得文章有幫助嗎?你的回饋鼓勵將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!
謝謝每一位造訪的各位,歡迎透過以下有價或無價的方式,給予我們支持提供更多更好的內容給大家!🤙🤙:
1. 更多精彩豐富內容,請追蹤以下平台。
2. 透過連結完成訂單,你獲得優惠也讓我們獲取些許分潤。
- 旅遊行程 & 票劵:Klook|KKday|GetYourGuide
- 住宿:Booking.com|Agoda|Hostelworld
- 機票:Trip.com|WayAway
- 租車:Rentalcars.com|Getrentacar.com
3. 小額 Donate 贊助喝杯咖啡 ( Red Bull 也不錯 )。
- 小額贊助支持:綠界ECPAY|BuyMeaCoffee|街口支付
- 加密貨幣贊助支持:幣安 ( 276682866 )|Metamask – Ethereum ( ERC20 )

4. 到下方的拍手👏動動手指按讚 5 次 ( 建議使用 Google 或 Facebook 做快速登入 )。
2 留言們 Comments
很有用的工具,謝謝分享。
謝謝你~